首先,刑法修正案九并没有对社区矫正进行修改。其次,刑法修正案八中正式提出了社区矫正这个概念,通常针对那些犯罪情节轻微,危险性不大,同时又具有悔改表现的犯罪分子,最后往往就会适用社区矫正。 在实践中,社区矫正是一种在国内外都通用的刑罚执行措施。在国外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缓刑、假释、社区服务、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就中国刑罚制度来说,主要包含了管制、缓刑、假释等。随着我国法治的改革,我国刑法修正案也相应的对社区矫正进行了修改。那么,刑法修正案九关于社区矫正进行了修改吗?下面,就与律图的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一、适用社区矫正条件 1、被判处管制;2、宣告缓刑;3、裁定假释;4、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二、社区矫正的意义 首先,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一种刑事制裁措施,而刑罚的制裁性决定了社区矫正措施的惩罚性。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活动,自然要严格落实具体的惩罚性措施,以实现刑罚的惩罚性。社区矫正对象作为罪犯,应当就其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被判处管制、假释、缓刑的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公安机关还是执行机关吗?实际上,在《刑法》修正案(八)公布实施之前,已经开始进行了社区矫正试行工作,是由司法行政机关(即司法局)执行的。法院根据相关的文件规定,在判处被告人管制或适用缓刑后,已经开始通知被告人到司法局报到,司法局已经设立了相关科室,实施社区矫正。《刑法》修正案(八)只是明确了社区矫正的制度,但未对由哪个机关执行做出规定。实践中,仍是延续原先试行时由司法局执行的做法。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社区矫正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社区矫正的规定二、在刑法第三十八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原第二款作为第三款,修改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十一、将刑法第七十二条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
被银行起诉后能住宾馆吗被起诉的情形,并不影响当事人用身份证入住酒店。但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符合法律规定情形 对当事人强制执行的,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情形的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六)旅游、度假;(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前款规定
除了刑法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还有哪个法律法规有社区矫正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等有关规定。2014刑法改正社区矫正人员可以外出打工么?法律规定缓刑或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一般不得离开居住地,如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的,应当经过批准,且外出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未经批准是不可以外出的,如果私自外出,很有可能会被收监执行实体刑罚。简述刑法第八修正案关于社区矫正的特征社区矫正 1、社区矫正有助浪子回头,应当入法 2、“社区矫正”,即增加了对管制、缓刑、假释等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的规定。3、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进行必要的行为管束,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罪犯,根据其犯罪情况,可以判令其在管制期间不得从事特定活动,不得进入特定区域、场所,不得接触特定人,“以适应对其改造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刑法第八修正案关于社区矫正的特征社区矫正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刑事制裁性刑事制裁性是指社区矫正是对犯罪人的一种刑事制裁的特性。社区矫正是在确认个人实施了犯罪之后,由审判机关和国家其他有关机关判处何采取的一种刑事制裁措施,是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一
除了刑法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还有哪个法律法规有社区矫正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等有关规定。社区矫正有哪些对象社区矫正是自《刑法修正案八》开始实施的一项制度,主要是将司法与社区结合,对犯罪分子进行教育、改造的制度。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犯罪分子都会适用社区矫正,那么你知道社区矫正适用对象有哪些吗?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具体了解吧。一、社区矫正适用对象有哪些 社区矫正是一个外来语,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我国于2003年开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9年在全国全面试行。所谓社区矫正是指与监禁刑罚执行对应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即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不脱离社会,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的5种罪犯。 二、社区矫正制度在实践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及解决办法:1、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针对的五类对象:“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和
酒驾刑法缓刑社区矫正后怎么办? 一、酒驾刑法缓刑社区矫正后怎么办? 酒驾刑法缓刑社区矫正后,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在刑法中,缓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社区矫正中心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缓刑适用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且犯罪情节较轻等法定条件。罪犯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二、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 【缓刑的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六条 【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宣告缓
除了刑法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还有哪个法律法规有社区矫正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等有关规定。社区矫正人员要学习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有三方面:1、是加强法制意识的培养,在学习社区矫正有关规定的基础上,主要组织学习了《刑法》、《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以矫正对象提问的方式,切实法律层面的困惑和问题。2、是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从思想上树立反省意识,积极改正错误的观点和行为,从而达到一个合格、模范公民的标准。3、是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要求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自觉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不断完善自身,加强人格塑造,为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以教育与沟通相结合的形式了解了各位矫正对象的生活情况。通过学习,社区矫正对象一致表示,一定按照相关法规好好改造自己,争做遵纪守法的公民。扩展资料:社区矫正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社区矫正实施的最初原因是为缓解监狱罪犯过多而产生的压力。其目的是为
刑法第八修正案关于社区矫正的特征社区矫正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刑事制裁性刑事制裁性是指社区矫正是对犯罪人的一种刑事制裁的特性。社区矫正是在确认个人实施了犯罪之后,由审判机关和国家其他有关机关判处何采取的一种刑事制裁措施,是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法律后果。由于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制裁,因而它必然包含着对犯罪人的惩罚性。在我国现行法律的框架内,社区矫正的惩罚性是各方面的,突出的表现为:(1)社区矫正对象要服从管理和监督;(2)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和行动受到一定限制;(3)社区矫正对象不能行使一些权利;(4)社区矫正对象必须履行一定的法律义务。2、非监禁性非监禁性是指不将社区矫正的对象收押到监狱等刑罚机构中执行刑罚的特性。非监禁性是社区矫正的根本特征之一。社区矫正对象的非监禁性,意味着适用社区矫正的犯罪人:(1)仍然可以居住在自己的家庭中,在一定的范围内过着自由的生活;(2)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仍然保留着很大的行动自由;(3)社区矫正对象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不会受到服刑的很大干扰,基本上还像被处以社区矫正之前那样从事自己的工作,过着自己的日常生活。3、社区参与性社区参与性是指社区矫正对象
刑法第八修正案关于社区矫正的特征社区矫正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刑事制裁性刑事制裁性是指社区矫正是对犯罪人的一种刑事制裁的特性。社区矫正是在确认个人实施了犯罪之后,由审判机关和国家其他有关机关判处何采取的一种刑事制裁措施,是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法律后果。由于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制裁,因而它必然包含着对犯罪人的惩罚性。在我国现行法律的框架内,社区矫正的惩罚性是各方面的,突出的表现为:(1)社区矫正对象要服从管理和监督;(2)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和行动受到一定限制;(3)社区矫正对象不能行使一些权利;(4)社区矫正对象必须履行一定的法律义务。2、非监禁性非监禁性是指不将社区矫正的对象收押到监狱等刑罚机构中执行刑罚的特性。非监禁性是社区矫正的根本特征之一。社区矫正对象的非监禁性,意味着适用社区矫正的犯罪人:(1)仍然可以居住在自己的家庭中,在一定的范围内过着自由的生活;(2)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仍然保留着很大的行动自由;(3)社区矫正对象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不会受到服刑的很大干扰,基本上还像被处以社区矫正之前那样从事自己的工作,过着自己的日常生活。3、社区参与性社区参与性是指社区矫正对象
刑法第八修正案关于社区矫正的特征社区矫正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刑事制裁性刑事制裁性是指社区矫正是对犯罪人的一种刑事制裁的特性。社区矫正是在确认个人实施了犯罪之后,由审判机关和国家其他有关机关判处何采取的一种刑事制裁措施,是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法律后果。由于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制裁,因而它必然包含着对犯罪人的惩罚性。在我国现行法律的框架内,社区矫正的惩罚性是各方面的,突出的表现为:(1)社区矫正对象要服从管理和监督;(2)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和行动受到一定限制;(3)社区矫正对象不能行使一些权利;(4)社区矫正对象必须履行一定的法律义务。2、非监禁性非监禁性是指不将社区矫正的对象收押到监狱等刑罚机构中执行刑罚的特性。非监禁性是社区矫正的根本特征之一。社区矫正对象的非监禁性,意味着适用社区矫正的犯罪人:(1)仍然可以居住在自己的家庭中,在一定的范围内过着自由的生活;(2)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仍然保留着很大的行动自由;(3)社区矫正对象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不会受到服刑的很大干扰,基本上还像被处以社区矫正之前那样从事自己的工作,过着自己的日常生活。3、社区参与性社区参与性是指社区矫正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