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则中有哪些选择性罪名 刑法分则中选择性罪名太多,不能一一详述,以下要类举例说明。 选择性罪名是相对 于单一罪名而言的,是指包含的犯罪构成具体内容,反映出多种犯罪行为,既可概括使用,又可分解使用的罪名,从我国刑法分则看,具体包括三种情形: 一是行为对象的选择,典型的如《刑法》第240条的拐卖妇女、儿童罪,当犯罪分子既拐卖了妇女,又拐卖了儿童时,则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但司法实践中往往出现针对其中的一种对象犯罪,则分别构成拐卖妇女罪和拐卖儿童罪。 二是行为方式的选择,该类罪名包括两个以上的行为方式。这种情形多出现在严厉打击的对社会安定有严重性的几类犯罪中,如有关假 币、增 值税发 票、毒 品等。典型的如《刑法》第347条走私、贩 卖、运输、制造毒 品罪,当犯罪分子实施了其中四种行为中的一种行为或多种行为时,就可以分解拆开使用或整体使用。 三是既有行为对象、又有行为方式的选择,即罪名中包括两种以上的行为和两种以上的对象,选择的方式就是依据具体案情对上面说到的两种情形的进行组合式选择。刑法中构成要件要素具体都有哪些?犯罪构成由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与主观要件有机统一而组成,同样,各个要件也是由
刑法所有罪名剖析自己看法条吧。。这罪名多了去了 复杂了去了。。。全给你剖析完光字数少说也得几十万字。刑法分则第八章的所有罪名都属于贪污贿赂罪吗1、刑法分则第八章总称“贪污贿赂罪”,不是所有罪名都是与贪污贿赂罪,都是相关的。2、刑法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382条-396条)第382条贪污罪、第384条挪用公款罪、第385条受贿罪、第387条单位受贿罪、第388条之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第389条行贿罪、第390条之一为利用影响力行贿罪、第391条对单位行贿罪、第392条介绍贿赂罪、第393条单位行贿罪、第395条第1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第2款隐瞒境外存款罪、第396条第1款私分国有资产罪、第2款私分罚没财物罪。刑法分则第八章的所有罪名都属于贪污贿赂罪吗1、刑法分则第八章总称“贪污贿赂罪”,不是所有罪名都是与贪污贿赂罪,都是相关的。2、刑法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 (382条-396条) 第382条贪污罪、第384条挪用公款罪、第385条受贿罪、第387条单位受贿罪、第388条之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第389条行贿罪、第390条之一为利用影响力行贿罪、第391条对单位行贿罪、第392条介绍贿赂罪、第393条单位行贿罪、第395条第1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第2款隐瞒境外存款罪、第396条第1款私
2014年刑法修正案九生效时间 2014年10月27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因涉及到废止死刑罪名的问题,在讨论中争议较大,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时未通过。因此,现在还不能确定生效时间。刑法修正案九医犯罪罪名有吗刑法修正案草案九有望增涉医犯罪罪名,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在修改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当中,增加了致使“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情形。这被舆论普遍解读为“医闹”情节严重将入刑,成为此次修改的一大亮点。“将聚众扰乱医疗秩序行为上升到立法层面进行刑法规制,是立法的一大进步。”相关负责人说,立法是为了保障公民合法权利,医生作为公民,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加上其职业的特殊性,就更需要立法进行特殊保护。“刑事立法保障医疗场所秩序是现实必要的,以后再有人实施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或者伤害医护人员的行为,就有可能触犯刑律,甚至有可能被收监,这就会让这些人知道,‘医闹’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是被刑法打击的行为,是会受到刑事惩戒的行为。”相关负责人说。在相关负责人看来,将“医闹”入刑,同时也为公安部门执法有法可依、于法有据提供了法律保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逮捕到判刑要多长时间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本罪是刑法修正案五新增的罪名。 是指违反国家信用卡管理法规,在信用卡的发行、使用等过程中,妨害国家对信用卡的管理活动,破坏信用卡管理秩序的行为。 在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 “(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三)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四)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犯第二款罪的,从重处罚。” 依《刑法修正案(五)》第1条,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
刑法中的主观超过要素和客观超过要素是什么意思呀?刑法中的主观超过要素是犯罪构成诸要素中,超出罪过内涵之外的,没有客观要素与之相对应的那些主观要素;比如盗窃罪中主观方面要求具有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里的非法占有目的就是主观超过要素,不要求行为人客观上非法占有了某物或者是意识到自己正在为一个非法占有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五条,罪责刑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扩展资料:我国刑法中具体犯罪中的定量要素从四个方面考虑: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所侵犯的客体;主观方面:有无犯意是构成某些犯罪的必要条件,如故福阀弟合郗骨甸摊鼎揩意伤害罪,(有犯意);一般过失犯罪无犯意;犯罪主体:有的犯罪需特定主体才能构成如受贿罪,有的犯罪不需要特定主体如故意伤害罪;犯罪客体:看某一类犯罪是否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法律关系,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因素;犯罪客观方面:即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如已实施,构成犯罪,如未实施,只有犯意,现行刑法规定不认为是犯罪。刑法中构成要件
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哪些内容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这四个方面用来分析犯罪,所回答的问题就是:侵犯了什么怎样侵犯的谁侵犯的由于什么侵犯的分析犯罪构成,不外乎从这四个方面去分析查明构成要件。(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
刑法中的主观超过要素和客观超过要素是什么意思呀?刑法中的主观超过要素是犯罪构成诸要素中,超出罪过内涵之外的,没有客观要素与之相对应的那些主观要素;比如盗窃罪中主观方面要求具有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里的非法占有目的就是主观超过要素,不要求行为人客观上非法占有了某物或者是意识到自己正在为一个非法占有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五条,罪责刑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扩展资料:我国刑法中具体犯罪中的定量要素从四个方面考虑: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所侵犯的客体;主观方面:有无犯意是构成某些犯罪的必要条件,如故福阀弟合郗骨甸摊鼎揩意伤害罪,(有犯意);一般过失犯罪无犯意;犯罪主体:有的犯罪需特定主体才能构成如受贿罪,有的犯罪不需要特定主体如故意伤害罪;犯罪客体:看某一类犯罪是否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法律关系,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因素;犯罪客观方面:即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如已实施,构成犯罪,如未实施,只有犯意,现行刑法规定不认为是犯罪。刑法理论中”主
刑法中的主观超过要素和客观超过要素是什么意思呀?刑法中的主观超过要素是犯罪构成诸要素中,超出罪过内涵之外的,没有客观要素与之相对应的那些主观要素;比如盗窃罪中主观方面要求具有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里的非法占有目的就是主观超过要素,不要求行为人客观上非法占有了某物或者是意识到自己正在为一个非法占有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五条,罪责刑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扩展资料:我国刑法中具体犯罪中的定量要素从四个方面考虑: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所侵犯的客体;主观方面:有无犯意是构成某些犯罪的必要条件,如故福阀弟合郗骨甸摊鼎揩意伤害罪,(有犯意);一般过失犯罪无犯意;犯罪主体:有的犯罪需特定主体才能构成如受贿罪,有的犯罪不需要特定主体如故意伤害罪;犯罪客体:看某一类犯罪是否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法律关系,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因素;犯罪客观方面:即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如已实施,构成犯罪,如未实施,只有犯意,现行刑法规定不认为是犯罪。刑法理论中”主
刑法中的主观超过要素和客观超过要素是什么意思呀?刑法中的主观超过要素是犯罪构成诸要素中,超出罪过内涵之外的,没有客观要素与之相对应的那些主观要素;比如盗窃罪中主观方面要求具有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里的非法占有目的就是主观超过要素,不要求行为人客观上非法占有了某物或者是意识到自己正在为一个非法占有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五条,罪责刑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扩展资料:我国刑法中具体犯罪中的定量要素从四个方面考虑: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所侵犯的客体;主观方面:有无犯意是构成某些犯罪的必要条件,如故福阀弟合郗骨甸摊鼎揩意伤害罪,(有犯意);一般过失犯罪无犯意;犯罪主体:有的犯罪需特定主体才能构成如受贿罪,有的犯罪不需要特定主体如故意伤害罪;犯罪客体:看某一类犯罪是否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法律关系,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因素;犯罪客观方面:即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如已实施,构成犯罪,如未实施,只有犯意,现行刑法规定不认为是犯罪。主观超过要素和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 )刑法中明确规定构成要素有4个:1、犯罪主体(就是谁,who ,行为的主体,分两种:一般都是自然人,当然也有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2、犯罪客体(该犯罪行为具体侵犯了什么东西,即犯罪对象。一般为具体的事物,比如毒品犯罪的客体就是各种毒品)3、犯罪的主观方面(行为主体犯罪时的主观情况,有故意和过失的区别,故意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分盲目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区分这些有利于量刑)4、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行为损害的受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一般一个罪侵犯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比如杀人罪的客体是“人的生命权”,也有一些罪名是双重客体,如:贪污罪的客体就是“公私财物”和“公职人员的廉洁性”)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