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属于金融诈骗违法行为的有( )。【答案】A、C、D、E【答案解析】金融诈骗罪作为类罪,具有许多共性,其基本构造是:主观上均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均遵循下列逻辑顺序:①实施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行为;②使受骗者陷入或者强化认识错误;③受骗者因被骗而作出行为人期待的财产处分行为;④受骗者或者其他人(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董事长变更未披露是没有遵循信息披露的要求,但不属于金融诈骗。根据《刑法》的规定,以下属于金融诈骗违法行为的有( )。正确答案为:A,C,D,E选项答案解析:董事长变更未披露是没有遵循信息披露的要求,但不属于金融诈骗,没有违反《刑法》。职业打假人的行为构成刑法分则敲诈勒索罪吗 不构成敲诈勒索罪,知假买假仍受法律保护。 《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 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规定》写明: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
民法上的胁迫和刑罚敲诈勒索的区别 民法上的胁迫和刑罚敲诈勒索的区别就是性质不同胁迫属于民事行为,敲诈勒索属于违法犯罪。 《民通意见》第六十九条规定:“已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 荣誉 名誉 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 名誉 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以胁迫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民法上的胁迫和刑罚敲诈勒索的区别敲诈勒索需要负刑事责任,而民法中的胁迫则需要负民事责任即可,如解除合同或者宣布合同无效。民法上的合同诈骗与刑法上合同诈骗罪的关系民法合同欺诈是民事欺诈的一种,是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合同或履行合同的行为。刑法合同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一种,失职行为人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通过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手
虚假诉讼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有哪些虚假诉讼罪与诈骗罪区别:1、时间界定。虚假诉讼罪是在“民事诉讼中”的行为;诈骗罪是在“民事诉讼以外”的行为。2、主观界定。虚假诉讼罪是为了获得非法利益;诈骗罪具有直接获取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3、客体界定。虚假诉讼罪是侵犯司法秩序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诈骗罪是侵犯他人公私财物所有权。为什么刑法修正案九虚假诉讼不按照诈骗罪处罚因为侵犯的客体不同。1、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66363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做法。2、诈骗罪,是指以违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掩瞒真相的方法,欺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做法。《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
民法上的胁迫和刑罚敲诈勒索的区别 民法上的胁迫和刑罚敲诈勒索的区别就是性质不同胁迫属于民事行为,敲诈勒索属于违法犯罪。 《民通意见》第六十九条规定:“已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 荣誉 名誉 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 名誉 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以胁迫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民法上的胁迫和刑罚敲诈勒索的区别敲诈勒索需要负刑事责任,而民法中的胁迫则需要负民事责任即可,如解除合同或者宣布合同无效。对皮包公司,刑法是怎么规定的?“皮包公司”没有固定的经营场地和经营品种,买空卖空,经常走到那里就将公司的公章、营业执照等带在皮包里,所以叫皮包公司。被这种公司骗了以后打官司找不到人,即使找到、打赢了官司,他也没钱赔你。这是是我国市场经济刚起步时许多公司做生意的方式,这些“皮包公司”适应了当时短缺经济条件下人们急于获得
刑法中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具大的界限是什么啊你好.一般情况下刑法中或最高院或最高检会对数额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但各个罪名的数额标准不尽一致.例如: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以一千元至三千元为起点,"数额巨大”,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对于浮动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五百元至二千元为起点。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五千元至二万元为起点。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盗窃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分别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备案。(各地区有着不同的标准,以当地规定为准。)刑法中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是多大数额
民法上的合同诈骗与刑法上合同诈骗罪的关系民法合同欺诈是民事欺诈的一种,是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合同或履行合同的行为。刑法合同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一种,失职行为人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通过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手段,非法取得并占有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二者常发生规范竞合,凡是构成诈骗罪的行为同时也构成了民事上的欺诈,但构成民事欺诈却不一定构成犯罪。民法上合同欺诈行为人在合同被撤销或者认定无效后应承担欺诈行为产生的民事责任,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刑法上①合同诈骗罪触犯刑法,行为人诈骗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从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到无期徒刑不同等级的刑罚。②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30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单位和自然人均可以构成民法上之欺诈即合同欺诈和刑法上合同之诈骗罪。 单位不能够成贷款诈骗罪,如果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的,事实上以非法占有贷款为目的的,可以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合同欺诈与诈骗区别所谓
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一、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我国1979年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相反却在其第79条规定了有罪类推制度。1997年刑法从完善我国刑事法治、保障人权的需要出发,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并废止了类推。1997年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原则的价值内涵和内在要求,在刑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罪刑法定原则可以分为绝对罪刑法定与相对罪刑法定。绝对罪刑法定是完全排斥法官的自由裁量的,认为法官应当逐字地适用刑法。而相对罪刑法定则并不排斥法官的自由裁量,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容纳司法裁量。我国刑法实行的是相对罪刑法定,因而给法官的司法裁量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在空白罪状和概括条款的情况下,法官能够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加以裁量。当然,在罪刑法定原则下,法官的自由裁量是有限度的,应当将司法裁量权限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只有这样,罪刑法定原则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1、正确把握罪刑法定原则在司法适用中的认识。 2、正确进行司法解释。 3、规范在刑事司法领域党的领导及人大的监督,使之符
刑法上的非法行医罪和行政法规的非法行医行为的区别2008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就这一司法解释起草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指出:要严格区分刑法意义上的非法行医罪和行政法规的非法行医行为。1、对于违反执业医师法的规定,超过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诊疗活动的,目前不宜作为刑事犯罪处理。2、对取得医师资格但尚未进行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人从事诊疗活动,可以进行行政处罚,不宜一律按照非法行医罪处理。3、单位不能成为非法行医罪的主体。4、乡村医生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但根据有关规定,经县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后,在乡村医疗机构从事一般医疗服务的,不能按照非法行医处理。刑法上的强制医疗可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吗 强制医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是刑法的规定, 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没有禁止。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
刑法上的非法行医罪和行政法规的非法行医行为的区别2008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就这一司法解释起草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指出:要严格区分刑法意义上的非法行医罪和行政法规的非法行医行为。1、对于违反执业医师法的规定,超过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诊疗活动的,目前不宜作为刑事犯罪处理。2、对取得医师资格但尚未进行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人从事诊疗活动,可以进行行政处罚,不宜一律按照非法行医罪处理。3、单位不能成为非法行医罪的主体。4、乡村医生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但根据有关规定,经县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后,在乡村医疗机构从事一般医疗服务的,不能按照非法行医处理。中国刑法卖淫嫖娼罪法律与定罪程序我国刑法中没有卖淫嫖娼罪,卖淫只是违法,可能受到行政处罚,但绝不是犯罪,但是我国刑法中有组织卖淫罪,因此,只是卖淫而不是组织卖淫的女孩最多也就是行政处罚,行政拘留、罚款、劳教等等,具体由公安局决定了但那个被指认是组织者的女孩,现在只是处于被公安机关侦查的程序,被拘留只是被进行了强制措施以便于刑
故意伤害至死罪和故意杀人致死罪在刑法上的量刑标准有多大的区别?没有故意伤害致死一罪之说,只有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致死只是故意伤害的较严重情节。故意杀人,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从死刑到10年有期徒刑,从高到低,是看罪犯有无从轻处罚的情节(如自首,检举立功等),有就减刑。而故意伤害,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量刑从10年有期徒刑到死刑,从低到高,是看罪犯有无从重处罚的情节,有则加刑。扩展资料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这两种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伤害罪的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两种情况。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每种情况中的两种罪,都造成相同的结果,因此,必须准确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伤害致死与杀人既遂在客观方面都产生了死亡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他人,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伤害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虽然只产生了伤害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如何判断行为人故意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细致的问题。必须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考虑行为人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也要考虑作案时的客观环境,作案的全过